Quantcast
Channel: 封面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8

马岩松 站在建筑的无人区

$
0
0

商界导读:马岩松建筑理想的展现似乎总是有点拧巴。当人们以为会出现一个棱角的时候,他给了你一个曲线;当人们期待一个新高度的时候,他却拿出了一个平面:它们形态各异,却都命中注定般烙印着MAD风格;它们前卫大胆,却似乎能与周围环境达成一种戏剧化的和谐。在建筑的无人区里,马岩松左顾右盼,信手拈来。

相关新闻:

沧海桑田古地图

新谦逊时代风尚

科学性爱说明书

休闲地产更抗跌

殷桃:三春之桃(组图)

12星座男士开运搭配

揭秘一个250年金融家族的传奇

文/朱月怡 服装/Lane Crawford、HUGO BOSS

“中国没有建筑,只有房子。”

梁思成先生几十年前的一句话,仿佛成了现代中国正身体力行实践着的预言。一向以文明古国自居的中国仿佛吃了猛药,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着各类旁逸斜出的建筑创意。当我们经历过高楼乍起,CBD林立,大工程层出不穷等后工业时代的激昂亢奋之后,却仍旧无法逃避“千城一面”的抨击和作为“世界建筑实验场”的危机。

就在这样一场造城运动方兴未艾之时,我们忽然发现一个重要角色却不出意外地缺席了这场盛宴,那就是中国本土建筑师。他们好似一群隐形推手,激动着却若有似无地改变着我们的城市,却只有极少数的一群人能够引起我们的注意。

“中国建筑师是个神秘角色。他曾是世界建筑领域中一些最为杰出的形态的创造者,但在中国历史上却又默默无闻,与绘图员、木工、建筑工人无异,即便是在那些宏大建筑的创造过程中,他也被视为无足轻重的一员。”(出自MAD《疯狂晚餐》)

建国以来,中国的建筑设计领袖便以大规模的设计院为主,鲜有设计师闻名。直到最近十年,一批独立建筑师迅速成长:张永和、马清运、马岩松、王澍、朱锫、王晖,甚至包括半路出家的艾未未,等等等等。这并不是一个很长的名单,但却是一个很强的名单,他们企图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一个过去与现在交融的中国。

在这个名单里,马岩松无疑是最惹人注目的一位。

他年轻、大胆、卓越。

他有耶鲁大学建筑学硕士和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实践的双料金牌履历。

他有重建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方案“浮游之岛”和“首次在国外赢得重大标志性建筑项目”的“梦露大厦”这般让国人耳熟能详、扬眉吐气的实打实作品。

更重要的是,除了在建筑领域的成就外,马岩松打破了世人印象中一贯小心翼翼因循守旧言辞谨慎的学究型建筑师印象,而以一种开放且时髦的姿态呈现自己。他乐意于参与各类社会问题的讨论,不畏挑战传统,再加上不羁的外型以及对于时尚的独特品位——这些都十分符合人们对于一个有才华且有范儿的年轻建筑设计师的美好理想。

此刻,我们有必要再一次对马岩松的成名史进行一番冗述。

2004年4月1日,刚刚在海外学成回国的马岩松选择在愚人节这天举行了一个开幕式,正式将他两年前注册于纽约、命名为MAD的建筑事务所介绍给中国。那时,关于他和MAD唯一的话题就是“浮游之岛”——那个没有建成却惊世骇俗的设计仿佛是一次发声练习,顺理成章地让马岩松这个名字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事实上,对于马岩松来说,2006年才是不折不扣的转折年。假如他们没能在这年里以“梦露大厦”赢得多伦多,那么一切美誉都有可能遭受任何方式的质疑和嗤鼻。一场在国外赢得的意外胜利,使这个刚刚成立不久的设计团队真正站稳了国内的脚跟,因为在任何希望向他人介绍马岩松的时候都可以说:“来吧,认识一下,这位是中国有史以来唯一拿下国外重大标志性建筑项目的设计师。”

... 阅读完整内容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8

Trending Articles